7月10日至13日,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高原植物药研讨会暨兰州化物所药物方向“十五五”规划研讨会在兰州举办。会议围绕高原植物药的前沿研究与产业转化,探讨了天然药物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未来方向。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30余家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兰州化物所党委书记王齐华致辞。他表示,高原植物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药研发、民族医药传承和生态保护等领域潜力巨大。此次会议的召开,将为“十五五”期间药物研究方向提供理论支撑与战略共识。
王齐华致辞
会议共设有24场学术报告,涵盖濒危动植物药材替代品创制、海洋药物筛选与发现、高原脑保护机制与策略、新型递药系统、植物药发现与生物合成、药源分子作用机制和体内过程、药物新靶标、纳米药物等前沿主题。充分彰显了跨学科深度融合的趋势,展示了国内天然药物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路径。兰州化物所杨军丽研究员、哈伟研究员、海军副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中草药抗高原缺氧新药先导化合物研究”“多效与多药物共递送体系构筑与应用”和“基于多模态探针的高原重大疾病与药物标志物发现”的报告。
报告现场
闭幕式上,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兰州化物所师彦平研究员总结讲话。他强调,此次会议搭建起多领域深度交流的平台,为跨学科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更锚定了未来探索的关键方向。
师彦平讲话
此次会议,汇聚了我国天然药物领域的前沿学术资源,搭建了涵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转化的高水平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高原植物药研究体系的协同创新与战略对接。未来,兰州化物所将持续聚焦高原特色植物药资源的系统挖掘与关键技术突破,强化多学科融合与多主体协作,构建特色突出、链条完整、支撑有力的天然药物创新体系,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注入坚实的科技支撑。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