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兰州大学侯小琳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张明真教授应邀访问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并分别作了题为“放射性核素分析及其环境过程示踪”和“纳米中药与组织损伤修复调控”的学术报告。活动由天然药物与化学测量研究中心哈伟研究员主持。
侯小琳作报告
侯小琳教授指出,环境放射性物质的分布、迁移对生命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面对原子量级放射性物质快速、在线、原位自动化分析的技术需求,以及关键分离材料受国外制约的瓶颈,其团队自主研发了系列特色树脂分离材料。并将这些材料成功应用于海洋样品超低水平人工放射性物质检测与化学形态分析。团队还创新性联用加速器质谱(AMS)、等离子体电感耦合发射质谱(ICP-MS)等尖端技术,实现了关键同位素的精准检测;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在线分离分析系统研制(软硬件自主可控),满足原位快速分析需求。利用上述核心技术,团队建立了我国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物的水平、分布图谱和数据库,查明其来源主要源于大气核武器试验的全球沉降。
张明真作报告
张明真教授立足国家生命健康战略需求,聚焦中医药在新时代的发展前景,深入阐释了纳米技术为中医药创新带来的新契机。报告重点涵盖了两方面成果,介绍了中草药细胞外囊泡(EVs)的生物医学应用和中草药EVs在疾病诊断与预后、直接药物干预及药物递送载体方面的潜力;创新性地从肠道-器官轴视角,揭示苦瓜、防风、白术等来源的EVs通过调控肠道微环境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探索了其关键药效物质。还介绍了中草药碳点(CDs)抗氧化纳米酶研究;其团队提出并探讨了中药炭药与中草药碳点的关联性,为解决炭药物质基础解析、工艺标准化等难题开辟新路径;通过优化合成工艺,分别从金银花、川芎等中草药中成功制备碳点,阐明了其作为高效抗氧化纳米酶的化学催化机制与药理学机制。
此次报告不仅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创新精准分离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也为未来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